欢迎访问本站!
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宝应头条  >  宝应文学  >  来宝应旅游目酣神醉
来宝应旅游目酣神醉
2023年02月25日 05:08   浏览:1924   来源:泽文梦笔

泽文梦笔第1225



宝应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人文旅游、美食旅游已成为对外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旅游资源目酣神醉。宝应是一座旅游城市,所谓旅游城市,简单地说:旅游城市要是古老的城市、历史名城,要有很多名胜古迹、很多公园、很多林荫大道、茂盛的草木、民俗传统、好的餐馆、舌尖上的美食、当地人热情好客、商业自由等。

要认识一座城市就如同了解一个人一样,需要时间,需要交流和互动,如果用短时间认识宝应这座城市,恐怕只能停留在很肤浅阶段。宝应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唐上元三年(762年),县境获“定国之宝”,肃宗诏书,将安宜县易名为宝应县,一直沿称至今。

据记载,宝应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08处,享有盛名的十大旅游景点分别是:宝应湖、曹甸楚甸公园、宝应宁国寺、纵棹园、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宝应博物馆、八宝亭、荷园、苏中公学纪念园、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宝应湖,据明代《隆庆县志》载:“清水湖在县南,东西长十二里,南北阔十八里,西南连汜光湖;汜光湖在县西南十五里,东西长三十里,南北阔十里,南会津湖,西通洒火湖;洒火湖在县西南四十里,西通衡阳河,东北入汜光湖;津湖在县南六十里,东通大运河,西北会汜光湖,清水、汜光、洒火、津湖汇合为一,人称宝应湖”。随着地理的变化和区划的调整,如今的宝应湖南连高邮湖,西接金湖县,北会白马湖,总面积约140平方公里......

曹甸楚甸公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集镇陆庄排以东,晨化路以南,曹南路以北,占地面积100亩。园内花木葱郁,小桥流水,古色古香的黑色小径跌宕起伏、蜿蜒曲折,大型户外影视屏气势恢弘。楚甸公园内花木葱郁,小桥流水,古色古香的黑色小径跌宕起伏、蜿蜒曲折,大型户外影视屏气势恢弘。公园不仅设置有长廊、亭台、假山、船舫、莲池等景点,也布展有儿童教玩具、中老年活动中心。更为一提的是沿路的一方一特、一域一景的园林景观,石制的石凳石椅,石搭的乒乓球桌、棋牌台,使公园更富有新的内涵。公园采取市场化、标准化、项目化、责任化的管理运作机制,使园内处处都是一片怡人清静的环境。公园不仅是集休闲、旅游、观赏、健身于一体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更是曹甸对外开放的公益型的农民活动生态区......

宝应宁国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由无尘和尚开山,原址在县城叶挺路东首,名为宁国教寺,后易名宁国禅寺,迄今1368年。历代僧、官多加修建。据史料记载,宁国寺规模宏大,大雄宝殿匾额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寺藏明万历铜钟,前后共6处,殿堂楼阁数百间,有“跑马关山门”之说。寺后有千佛楼,主供释迦牟尼,楼内每根梁柱上雕刻的多尊佛像,形态各异,组成千佛绕毗卢的场面。清道光六年,大雄宝殿毁于大火,近百年来屡遭天灾-,古寺濒临灭迹。1993年3月,宝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城隍庙、万寿庵旧址上又重建宁国寺。建设规划范围,北起县城东门大街,南至新建巷,西起张仙庙桥,东至安宜南路,面积约40000平方米。其布局分为三区一带,即:中部这寺院建筑中轴线及参观游览区,东部为天王殿、钟楼、东配殿及外围仿古建筑群,西部为鼓楼、宝塔、戒坛、讲经堂、西配殿、斋堂及生活区。至2005年,已新建天王殿、藏经楼、东部仿古建筑群及大雄宝殿、玉佛殿、罗汉堂。天王殿西侧门额“海会云集”为台湾弥勒内院住持兼常州天宁寺住持宽裕法师所题。大雄宝殿匾额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

 纵棹园,位于宝应县城中心叶挺路和安宜路的交汇处,占地68亩,三面环水,典雅清秀,别具一格。清潘耒《纵棹园记》曰:“水之潴者因以为陂,流者因以为渠,平者为潭,曲者为涧,激而奔者为泉,淳而演迤者为塘、为沼。”纵者,即泛也;棹者,即舟楫也,是文人墨客临波泛舟、修身养性的最佳去处。清康熙年间,翰林院侍读乔莱因不满仕途污浊,罢官归里后修建了私家园林,取名纵棹园,用以潜心读书,吟诗作画。清代中期,其后人曾捐赠建画川书院。清末民初改为安宜学堂、民众教育馆,后被日军盘踞,园林遭到毁坏。解放后,园林由当地政府修葺一新,颇具规模,定名为宝应县人民公园,直至1982年恢复原名——纵棹园。纵棹园大门上方悬挂着“纵棹园”匾额,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大门两侧,雄踞着一对洁白、威严的石狮。相传,早年城北有一家豆腐店,店主人每晚做好两缸用于次日出售的豆腐脑,店主人早上总见一缸豆腐脑莫名其妙地“蒸发”了,煞是奇怪。为了弄清“蒸发”原委,店主人于深夜悄悄地藏在缸后,静观其情。待到黎明时分,繁星渐消,只见两个庞然大物飘然而至,前爪伏于缸口,大口大口地吞食豆腐脑。店主人见状,使出浑身力气,抄起铁棍,对准两个庞然......

扬州汉墓群,射阳湖镇西南约1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星罗棋布地分列着许多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土墩子,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射阳墩”。因土墩数 量很多,后来人们俗称为“九里一千墩”汉墓群。九里一千墩汉墓群位于宝应县射阳湖镇境内,从射阳湖镇赵家村起,一直延伸到天平乡的天平庄附近,东西长约4.5 公里,在此范围内,墓墩数以千计,若悬盂覆釜,史书上说项伯和建安七子陈琳墓在此,射阳湖镇原是汉代射阳县的治所,在其西南约1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星罗棋布地分列着许多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土墩子,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射阳墩”,因土墩数量很多,后来人们俗称为“九里一千墩”汉墓群,这些较为集中的土墓为我们了解汉代射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提供了内涵丰富的实物资料......

宝应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对公众永久开放的历史文化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综合型博物馆。宝应博物馆于1958年秋成立,1960年10月宝应博物馆与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合署办公,博物工作由县文化馆兼管,1980年初,县图书馆从县文化馆分出,独立建制,文博工作划归县图书馆管理。1997年初宝应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馆址位于宝应县城安宜东路89号。2001年6月28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博物馆占地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文物4000余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200余件,藏品以汉代、宋代出土文物为特色。宝应博物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基本陈列:《宝地流韵—宝应历史文化要览》宝地流韵—宝应历史文化要览分为序厅、东厅、西厅三部分陈列,序厅分“江淮宝地、建置纪要、县域史略、古邑人杰、宝地胜迹、千古精粹、珍宝撷英”七个单元对主题做了全面诠释。东、西厅将先秦隋唐时期和宋元明清时期的重点内容突出表现,具有宝应历史特色的馆藏和出土文物组合展示,更加丰富了宝应历史文化的内涵。“中国第一牙”古象牙化石的陈列,“古邗沟十三变”多媒体动画片展示是展览的亮点......

八宝亭,历经沧桑,是历史风云变幻的见证。文人雅士、骚人墨客每至于此,总要凭吊一番,留下不少诗词歌赋。明吴敏道诗说:“万木河干秀,千年宝气浮。家家事蚕作,拾得采桑钩。”“采桑钩”即为八宝之一。清宝应县令岳东升则这样描述:“一日昧爽,过其处,见云气殊常,备诸色相,或明如珠,或润如玉,或缤纷交互,如紫翠玄黄诸瑰伟并陈而借采然。嘻!霏霏乎,煜煜乎,万态奇观,昭回天地,即真如登受时或未乃尔。”大肆渲染,笔下景致真个妙如仙界。八宝亭现坐落在城中心的纵棹园里。进了素砖。高瓦的园门,走过垂柳依依的石路,踏上溪流涓涓的小桥,那飞檐翘角、凌然欲飞的八宝亭就跃人了你的眼帘。远远地,赵朴初先生书写的馏金大字“八宝亭”赫然醒目。拾阶而上,伫足亭内,八面来风,近闻鸟语花香,远眺旭日东升,悠悠然如临仙境。夕阳西沉,晚霞满天,翠柳环绕的八宝亭倩影倒映水中,上下一体,晃荡不息,颇有几分“深潭藏古寺,碧水化翠薇”的意境。如诗如画的八宝亭得名于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相传唐代中期,安史之乱,生灵涂炭,中原战争,烽火连绵。有一位真如尼帖由河南巩县辗转来到楚州安宜(即今宝应县)。一个冬日的夜晚,真如在梦乡中,恍然踏上五...... 

荷园,位于宝应县水泗乡新区的西侧的荷园,总面积近两万亩,其中荷藕种植面积1.5万亩。水泗乡地处宝应县东荡,位于扬州、盐城、淮安三市交界处,素有“水乡泽国”之称。荷藕种植面积达8.5万亩,总产量达10万吨,建有省级荷藕脱毒苗培育技术示范园和省级无公害荷藕生产基地。1998年,以水泗乡为主要荷藕生产基地的宝应县被国家农业部等六部委命名为“中国荷藕之乡”。水泗荷藕,自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明朝洪武年间已有种植荷藕的史书记载。每逢中秋佳节,民间有选用—上等连枝藕供奉月亮和吃藕饼的习俗。清朝雍正年间,水泗藕粉被选为皇室贡品,誉为“鹅毛雪片”。  关于水泗荷藕,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宝应的五湖四荡原来是白水一片,只长些芦苇、蒲草。有一回,天宫的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散步来到瑶池。他们拨开云层,遥望人间,只见安宜东荡地区一泓碧波,百里方圆,水天一色,好一派湖荡风光。玉皇大帝见状,连声赞道:“妙哉!妙哉!此乃人间仙境啊。”王母娘娘在一旁附和道:“此景虽妙,但有不足,缺少花卉点缀。”玉皇大帝点头称是,便命荷花仙子捧出一把瑶池莲子,撒向水泗湖荡。从此,这里便是莲叶田田,荷花盛开......

学宫,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小新桥25号。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明、清均重建。大成殿于1992年重修。主要建筑有迎秀门、状元桥、泮池、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文昌祠、尊经阁、鼎甲坊等,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宝应县城的孔庙、大成殿,历经宋、元、明、清四代,曾两度毁于战乱,后经重建、增建,直至清代中叶巳成为一组完整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其范围东抵朱家巷,西至县南街,南临迎秀门,北止学墩巷,占地共约五十多亩。其周围城河环绕,石桥临空,南频秀水,北倚“高峰”。当时的迎秀门、状元桥、泮池(即孔子的砚台池,后又称做养鱼池)、棂星门、鼎甲坊、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文昌祠、尊经阁、天魁亭等建筑,依次排列中在轴线上。东为副学署,西为射圃厅,布局对称,各得其势。副学署的大门为一高两低三楹古牌楼,中楼楣上有“鹏搏九万”四字;其下三楹上楣分别为“状元”王式丹、“榜眼”季愈、“探花”冯煦的匾额,巍峨壮观、气势雄伟,俗称“三鼎甲坊”。学宫的后面,堆土为山,竖方亭在其上,名曰“状元峰”,通常称之为“学墩”。现存大成殿、明伦堂等,其它建筑仅存遗迹。大成殿于1992年重新修缮,此殿单檐歇山,面阔5间......

苏中公学纪念园,位于宝应县曹甸镇金吾庄。1944年2月, 苏中区党委、苏中军区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精神,决定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九分校为基础,成立苏中公学。1944年4月,苏中公学在《苏中报》上刊登了招生消息。招生简章上明确:为培养抗战建国人才,招收初高中毕业的有志青年入学。学校设有政治、文化、军事、财政、民主等专业,学制半年。军事系只要求初中毕业,其它系需要高中毕业。这条消息使大批的热血青年大为动心,纷纷决定报考相关专业。1944年5月初,从苏中各地区分批来到苏公的学员,先后到达宝应县东北地区的曹甸安丰一带,苏中公学的学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一是各分区、县选送的干部;二是通过招生简章向社会上招收的学生;三是沦陷区地下党组织输送来的进步知识青年,其中也有地方党政干部、地下党员和一部分小学教师。学生中以苏南来的初中生为最多。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只考政治和语文,政治题目考的是民主集中制、三三制、中国革命动力、鸦片战争等基本知识,语文题目考的是《敌后青年之路》。1944年6月1日晚,在校部驻地金吾庄的一个广场上,召开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九分校学员毕业和苏中公学第一期开学......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1997年,周恩来少年读书处被命名为首批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3月5日,在周总理百年诞辰之际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底,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位于宝应县城水巷口3号,原为周恩来外祖父陈沅的身世宅第。整个建筑为明清风格,占地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共有房屋十八间。读书处大门朝北,北楼古朴庄重,门楣上方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亲笔题写的“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横匾。从正门向前是一和要青砖铺就的甬道,甬道的尽头是照壁,左右两侧是两个四合院。东院为当年生活起居区,有砖木结构房屋七间,一道回廊将上下堂屋和南边小院连为一体。庭院中间一株腊梅和一盆碧荷清香扑鼻,生机盎然,让人清晰地感受当年主人的高洁品行和情操。面南上堂屋三间。正中堂屋靠北墙有一条几,条几两头微微翘起,上面有一古式座钟和一对青瓷帽筒。墙上悬挂清代著名画家龚贤的山水画和王文治书写的“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畅日契天怀”条幅。堂屋内摆放一张八仙桌、四张太师椅和两只茶几。东侧隔栅板壁悬挂“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梅、兰、竹、菊四幅国画,西侧隔栅板壁悬挂沈周、文征明、唐寅......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作品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播艺术

作品中加引号文字是引用的读书笔记及相关阅读摘录

作品中的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平台转载、网摘、分享并不对该内容负责

作品中涉及人和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作品如有雷或侵权,请原创作者联系我,我会立即删除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我删除。另文中部分资料、句段、图片来自史料记载、相关阅读和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为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未能及时与原创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烦请联系告知,我会立即处理,谢谢! 




头条号
泽文梦笔
介绍
范敬贵:笔名:泽文,大学学历,经济师,高级营销师,中共党员,现任宝应县作家协会执行主席、宝应微型小说学会主席、书僮文化党支部书记、《宝应作家》编审、《宝应作家之窗》主编、泽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