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统战部多次盛赞致力于环保新材料及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杜斌博士为宝应乡贤。
杜斌,虽然在异国他乡发展,旅居美国,但他时时刻刻眷念生他养他的射阳湖这片热土,他成立“振英奖教奖学教育基金”回报家乡。杜斌和宝应有着很深的渊源,难分难解的情结。
杜斌的父亲杜振,是宝应教育界很有声望的外语老师。他兴趣爱好很多,音、体、美广泛涉猎,并有一定造诣。
用今天的网红话说,有许多粉丝。杜振老师祖籍扬州。就读于扬州中学。1952年初中毕业后,考上苏南丹阳艺术师范学校音乐系,师从著名民族音乐教育家、民族器乐演奏家闵季骞先生(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的再传弟子,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的父亲)。1954年艺校毕业后,又考上江苏师范学院 (1982年更名为苏州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系俄语专业。1958年师范毕业后,工作的第一站在氾水中学,1963年与同在氾水中学任教的张梅英老师喜结连理。杜斌出生于氾水。
1970年,杜斌在氾水小学一年级时,因父母调入射阳湖中学,随家人移居射阳湖镇,在水乡度过了九年的青少年时光。1979年从射阳湖中学毕业,考入南京大学。
一位氾中老三届学生在长篇小说《春回大雁归》这样写杜斌的父亲和他的小伙伴们。
当时的氾水中学师资力量非常强,一大批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教师如朱国良、李振权、李毓奇、刘宝砚等,朝气蓬勃勃,风华正茂。
然而,正值国家困难时期,这些年轻夫妇大多有二三个嗷嗷待哺的小孩。杜斌回忆说,邻居朱老师的三个小孩,朱文、朱叶、朱泉,和我们姊妹差不多大,整天在一起玩耍。
虽然父母都有工资,然而有钱买不到东西。什么都要票,什么都上计划。
小说这样回忆当时的中学生活,乐天派的杜老师和朱老师经常和学生篮球队在宿舍区的小操场打篮球。
尽管杜老师戴着眼镜,但左冲右突带球上篮,人们防不胜防。背心被拽断一边背带,打个结再上场。
最让师生传为笑谈的爆料是,杜老师家里粮食不够吃,他托人买了一斤胡萝卜,放在用煤油烧的小锅里煮。他拉二胡,拉完一段,就迫不及待揭开锅吃一个。几段曲子还没有拉完,萝卜还没有煮熟,可锅里的萝卜已经吃完。文化大革命批斗他,就有他深有感慨写的《胡萝卜颂》散文诗。
再说杜斌的母亲张梅英,兴化人,聪慧好学,成绩优异。从小学保送中学、大学,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为河海大学)俄语系,毕业后分配到氾水中学任教。
杜斌在这样的家庭出生,他传承了父母聪明好学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优秀品质。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用来形容杜氏家风,非常准确。教化育人的精神和学问或事业,一代接一代,一代传一代,一直传承下去。
杜斌,20岁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这样的大学生是香饽饽,完全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然而,他牢记父母的“好男儿志在四方”教诲,继续攀登科学高峰,用知识改变个人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他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毕业后,杜斌在美国普拉格能源公司工作。致力于环保新材料及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杜斌身兼多职,既搞产品研发,也负责全球采购监管。
2020年被聘为“扬州引才荐才大使”,获颁“荣誉市民卡”
作为炎黄子孙,不论身在何处,手中有多大的权力,始终不忘衣胞之地的根,不忘报答祖国养育之恩。杜斌作为项目主管,完满领导混合动力电池管理技术转让给中信国安的全过程。
2010年,他倾尽全力帮助广州亚运会,完成混合动力公交巴士车队的运行任务。
“弦歌不辍”是古人倡导的音乐教化功能作用,后来,这个成语在大学中被用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薪火相传”则是指前柴烧尽,后柴继续燃烧,火种相递地留传下去。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接一代地留传下来。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的连续性,体现了对知识和精神的重视以及代代相传的重要性。
杜斌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帮助弱势群体和个人的义德善举,2020年,杜斌以父母姓名中的“振”字和“英”字组合,设立“振英奖教奖学教育基金”。
四年多来,教育基金已颁发11.76万元,数百名师生从中受益。
杜斌不仅关心家乡教育,更关心家乡的经济发展。他负责全球采购监管,经常出差世界各地。只要回到中国,他就要到扬州。
他经常与扬州政府相关部门商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向有关企业伸出援手,解决有关难题。并帮助扬州引荐他熟悉的人才。
杜斌做人实诚,做事实在,2020年,他被聘为“扬州引才荐才大使”,并获颁“荣誉市民卡”。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的开篇,引用了“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句古训。意在说明时光飞逝的同时,人们要有所作为。号召全国人民要以只争朝夕的劲头,用坚韧不拔的毅力,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向前推进。
是的,弦歌不辍,芳华待灼。身在五大洲四大洋的所有中华儿女,深知肩上的重任和担当,一定会奋力砥砺深耕,履践致远。
本文作者近照。提修改意见的联系方式13390628690